中国报/副刊·诸家:張尤蕊 2016.09.17
这是过去几年在小岛上生活的事。每个工作日早晨,我从后港乘搭151号公车到麦波申路下车,下车后再步行10分钟左右便能到上班地点。
一般下了公车以后,我会先给自己买一份早餐,才又继续上班的路。麦波申路末段角头间的传统咖啡店内有一个小档口,那里只卖炒饭、炒面和炒米粉,老板娘长得胖胖的,看起来很福气,她对这份买早餐的工作似乎有着非同一般的热忱,我估计她凌晨便得爬起床准备开档,在厨房里火炉边大汗淋漓地工作。虽然如此,但她总是笑脸迎人,难怪她的生意特别好。那时候的我大学毕业才不过两年,虽然很努力工作,也很拼命加班,但感觉所有的事都停滞不前,难有突破;心里开始怀疑这般机械化的日常作息会否就是我的一生,不过当时年纪尚轻,纵使怀疑却不曾认命。
帮衬的日子久了,原本陌生的老板娘也已熟知我的口味,我也只是点炒米粉加荷包蛋打包带走,叁峇辣椒要多一点,几年来没有例外。有时,视线交会的瞬间,我发现老板娘的目光比她的笑容更温暖,每次她都有求必应地给了两大汤匙的叁峇辣椒,当她把炒米粉递给我的时候,不忘顺带提醒我热米粉烫手。炒米粉是由一层旧报纸在外,内里隔了一张油纸打包的,然而那年新加坡已很少人用旧报纸包食物的了,一般都是用简便的保利龙盒。老板娘的炒米粉加荷包蛋只要新币一块三毛,我每次付账一定准备好零钱,省得忙得团团转的她还要给我找钱,找完钱还得洗手擦干。
除了炒米粉,我有时也吃热情西饼店的蛋挞作为早餐。这家同样位于麦波申路的西饼店有个意大利文名字叫La Passiona,译成中文便是热情,乘坐151号公车的话就能直接到达这一家西饼店正门口,非常方便。早上大约7点半钟,谁要是经过西饼店就会能闻到蛋挞香,新鲜出炉的蛋挞味道出奇的好,我有时也会带两个给邻座的同事,纯粹想与她分享好味道,她到底是我在那里上班第一个认识的朋友,我至今还记得那段紧跟在她身后的菜鸟期。
如果去光顾热情,把门推开的那一刻,门上系着的铃铛马上发出清脆的声响,接着是热乎乎的饼香扑鼻而来,仿佛只是用嗅觉就能闻到厨房里的师傅是个热情的人,最起码对烘焙有一定的热情,但究竟要有什么样程度的热情才能做出这种暖胃又暖心的蛋挞,可以让人将早晨的寒意迅速驱散,将臂膀上的疙瘩抚平。其实,在这之前我并不太喜欢吃蛋挞,第一次光顾热情只想为周日早餐换个口味,却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贪恋蛋黄鲜艳的颜色,还有蛋挞刚出炉的温度,特别在岁末雨后低温的早晨,买两个蛋挞抱在怀里,让饼温在从腹部逐渐蔓延全身,像情人的拥抱一样温暖,令人讨厌的湿哒哒的雨天也顿时变得浪漫起来。
重新又回到吉隆坡以后,我很少吃炒米粉作早餐,也几乎没有乘搭公车。那些年炒米粉老板娘和热情西饼店教会我的事,我当时不明白,如今总算有些领悟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