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可以感受几日悠闲,一家人又能趁机享受天伦,我们每年都会试着安排举家出游,或近或远。今年,我们决定取近舍远,赶在东北季候风来临之前,在炎热的八月初,启程前往位于东海岸的热浪岛。
这一趟路途可真遥远,海陆空交通工具都搭乘了一遍,包括一大清早就摸黑乘车去机场,然后乘飞机到登嘉楼州,再从登嘉搂码头乘船到热浪岛。下船后,等待入住度假屋时,还有载浮载沉的晕眩感,一时难以适应。
我们家的一众男生,包括那刚满两岁的小外甥,他们都喜欢海边,喜欢大海和海里面的鱼。我并不怎么喜欢阳光与沙滩,真正原因连我自己也不知道,但绝对不是因为怕晒黑,反正我原本的肤色就不属于白皙,母亲用客语说过我们是赤色人,南方人肤色较为暗沉的意思,我则擅自把赤色人解读成在赤道上生活的人。
此行全程按照预定好的旅游配套来活动,让人格外省心,无论吃饭、喝茶、浮潜、拍照、散步、就连睡觉,度假屋的员工都替我们安排得妥妥当当,睡不着还可以下楼来吹吹海风,又或者到酒吧里听驻唱歌手唱歌。过去与父母出游曾遇到过的问题,来到这里都没有发生,岛上要厕所有厕所,要吃的有吃的,度假屋的食堂24小时供应饼干、面包、果酱、红茶和咖啡,我们根本没有饿着的机会,两老看起来也颇为满意。
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热浪岛,上一次是2005年中旬,大学二年级期末考结束,跟大学宿舍的朋友一起来,还有朋友的朋友,男的女的,一大群来自不同地方的年轻人,白天尽情玩闹,晚上也不睡觉,第二天又能维持满电状态。没想到才一转眼,年轻已经离我那么远,回想也只能将过去拉得靠近一点,却又不能再靠近一些。
那年,岛上的旅游业不算蓬勃,游客稀少,不像如今,光是酒吧就有好几家可以任君选择,每一家都请来不同风格的歌手驻唱,每一家都高朋满座。我想起那时候,我们也有音乐和啤酒,只是忘了究竟是谁自备的唱机和CD,偶尔夹杂一把即兴的嗓子,哼唱仅记得的一两句副歌的歌词,而啤酒肯定是在岛上的杂货店买的。
阔别了12年后旧地重游,那间十几年前因电影而闻名的彩色小木屋还在,只是变成了贩卖纪念品的小店。我想这样也挺好,起码小木屋有人负责打理,这样就能继续保留下来,连同许多人的青春回忆被保留下来。这一次与家人同行,感觉还是很不错的,隐隐约约有一种温馨的氛围,若不仔细感受,确实不容易察觉得到。人长大以后,要求仿佛会变得越来越低,只要没有工作上的电话和电邮干扰,可以像这样存粹地放几天假,身边还有至亲陪伴,已别无所求。
有我恋恋的背影照!
ReplyDelete我是在大一那年去的,怀念那很蓝很蓝的海